2024 年 10 月 13 日至 20 日,中德气候变化合作项目(Climate Partnership)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协会(CIFA)合作,组织了可持续发展与气候融资欧洲考察活动。此次考察促进了中国、德国和欧盟之间就可持续金融框架和政策、统一国际标准以及调动符合《巴黎协定》绿色和低碳转型目标的资金流等问题进行对话。
代表团和目标
代表团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CECEP)总会计师朱庆丰率领,成员包括来自国家开发银行、华夏银行、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中国知名机构的领导和专家。代表团成员旨在加深对欧盟可持续金融框架的了解,与欧盟同行就国际合作进行交流,并探索可持续金融工具的创新。
在德国和欧盟的主要活动
代表团参加了多个研讨会和交流会,首先是在柏林举行的中德可持续金融与气候金融研讨会。研讨会围绕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以及转型金融产品的发展展开讨论。此次活动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柏林办事处主办,德国联邦外交部和主要智库的代表参加了活动,他们强调了政策创新和调动私人资本的重要性。
在法兰克福,代表团出席了在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德可持续股权产品和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和实践专家对话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强调了建立专家平台以支持同行学习和知识交流的重要性。主题演讲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了可持续股权产品、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以及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新趋势。


讨论要点
促进中国和欧洲的可持续投资
中国可持续股权投资市场的快速增长反映了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吸引全球投资者的努力。严格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标准被列为优先事项,以确保投资的真实性,而中国对外资参与绿色行业的开放态度则扩大了金融机会,促进了国际合作。
在欧洲,调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努力的重点是克服各种挑战,如监管的复杂性、新框架与现有框架之间的冲突以及数据标准化问题。德国作为欧洲绿色转型的领导者,正在强调能力建设和创新,特别是通过金融科技来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目标。量化风险和设定可衡量的金融组合目标,如利用先进工具评估碳足迹和与气候相关的金融影响,是这些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金融产品创新
以指数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和衍生金融产品的发展也是一个重点。在德国和欧洲,基于指数和衍生产品的发展有助于区分传统基准和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为重点的指数。中国的绿色贷款和基金,如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在支持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和环境修复等项目,展示了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如何应对环境挑战。
可持续性信息披露:可持续金融的支柱
代表团在法兰克福和布鲁塞尔的讨论重点强调了可持续性信息披露。清晰、可比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仍然是一个核心重点,可增强投资者信心,简化资本流动。使国家披露政策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对于实现一致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在欧盟,各行各业的披露要求正在不断扩大,而银行业净零联盟等倡议正在帮助德国等国家采纳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尽管与报告相关的成本很高,但与会者一致认为,提高透明度具有长远利益。

加强双边合作
代表团的访问包括与德国私人银行协会(BdB)、DZ 银行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埃施博恩总部等著名机构进行双边交流。这些会议探讨了转型融资、气候风险管理以及将可持续性纳入金融决策框架等主题。
在欧盟委员会,代表团与气候行动总司(DG CLIMA)和金融稳定、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联盟总司(DG FISMA)的代表进行了交流。讨论的重点是使资金流与《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保持一致,以及欧盟的一揽子政策如何整合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可持续金融政策以实现这一目标。
对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小组(EFRAG)的访问让与会者深入了解了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与会者探讨了相互承认国际标准以简化全球报告工作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