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Cooperation China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Initiative (IKI)

中国进一步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制度

此次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大可能是由野生动物交易引起的,引发社会各界强烈批评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面对外界压力日益加大,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实施强有力的监管执法措施打击野生动物交易:

1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全国疫情隔离解除期间,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同时对各地饲养繁育野生动物场所实施隔离。这些措施被称为中国有史以来针对野生动物交易活动实施的最严厉管控措施。但这项禁令是有期限的。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中国政府也出台过类似管控措施。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中国政府迫切需要全面深化相关政策改革。2月24日,中国最高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一项决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的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作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中国已就相关重要立法决议向缔约方做出汇报。

尽管此项决定在法律层面尚缺乏可操作性,但无疑朝向全面禁捕野生动物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在长期立法和制度改革方面,中国立法机关承诺将在2020年优先修订《野生动物法》,并修改其他相关政策。中方专家和环保非政府组织代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并发布联合声明,呼吁停止野生动物交易,并将其视为“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对待。中国官方媒体也展开全方位宣传,呼吁公众支持野生动物交易禁令,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在中国,管控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禁野“白名单”制度。原则上严格禁止交易、服用任何未被列入白名单的陆生野生动物,包括食用和药用用途。4月,农业农村部组织起草的新版白名单——《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这份名单比预期的要短。有专家指出,中国野生动物法规存在潜在漏洞。举例而言,有5种蛙类被重新归类,从陆生动物改为按照水生动物管理,因此被排除在最新禁令范围之外。目前作为陆生保护动物管理的爬行类野生动物是否也同样会被重新归类还有待观察。

合法野生动物饲养繁育产业规模庞大,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该产业为中国1400万人创造提供了就业机会。随着中国严厉打击野生动物消费,该产业规模势必大幅缩减,导致偏远贫困地区的大批农民可能面临生计难题。专家呼吁政府应当补偿受影响的养殖户,或者支持他们转至其他行业。5月15日,湖南省率先发布了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主体补偿方案。针对第一批退出人工繁育的14个物种养殖户分别确定补偿标准。在补偿标准低于市场价格、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支持受影响的野生动物养殖户转型转产非常重要。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社会和政府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显著提高。法律不断完善,疫情爆发后,执法力度也大大加强。然而,中国最近采取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不仅仅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爆发,在此之前,中国国家医保局就明确表示穿山甲中药饮片不得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该决定于今年1月生效。穿山甲属于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最高级别一级,国家全面禁止穿山甲入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积极宣传了中国提升穿山甲保护级别的举措,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此番行动的全面认可。中国应不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以切实行动贯彻始终,从而有效提高人类福祉、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更多与项目相关的新闻

联系我们

邮箱:
climatechangechina@giz.de
地址:
盛福大厦1100室
朝阳区麦子店街37号
中国北京100125

领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