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交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柱。在各国努力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货运行业仍然是最具挑战性的脱碳领域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支持性的政策框架和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年轻的专业人士和未来的领导者都在这一努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带来新的视角,并促进关于可持续交通的国际对话。在此背景下,2025 年 4 月 3 日,德国专家在北京交通大学对话百余名中国学生,就可持续货运和气候保护议题展开讨论。


此次活动作为 “未来气候对话” 讲座系列的第五期,由GIZ “中德货运行业脱碳合作项目” 与 “中德气候伙伴关系项目” 联合举办。 “未来气候对话” 旨在汇聚中德两国气候领域的高层专家与学生,促进针对气候挑战的对话,并使新兴的学术领导者和实践者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讨论中来。
活动过程中,德国联邦环境署 “交通减排与节能” 部门负责人Martin Lange博士和 Agora Transport Transformation 货运与基础设施高级经理Urs Maier博士分别做了专家演讲。

Lange博士对国际运输和气候保护议题做了专题报告。 他讨论了德国货运量不断增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强调了迫切需要采取综合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及空气和噪音污染等问题,研究的重点应放在铁路和电气化公路运输上,而非航空运输。他还阐述了欧盟和德国基于气候目标的法律框架,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制定的具体政策工具。此外,Lange博士特别强调了推动低排放货运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在航空和海运领域。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措施包括对电动燃料的关注以及欧盟引入煤油税。他还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并指出德国和欧盟仍需采取更为雄心勃勃的行动,以实现其气候承诺。

Urs Maier博士的专题报告聚焦于陆路气候友好型货运的措施和工具。他分析了德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实现气候中立货运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提出,公路货运电气化离不开对电动卡车的应用。此外,尽管这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货运行业脱碳的进程仍需主要通过从公路运输向铁路运输的转变。Maier博士还讨论了可持续城市货运日益重要的趋势。他提出,通过捆绑运输来减少城市交通流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改善空气质量并减少噪音污染。

专家发言结束后,学生们参与了互动问答环节,表现出对可持续运输政策在实际应用中的浓厚兴趣。讨论的话题包括欧洲跨境国际货运的组织,特别是考虑到不同国家政策、电力成本和技术标准的差异。对此,Lange博士和Maier博士强调了欧盟正在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和实践的协调,包括统一的碳足迹计算和碳排放核算体系。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是无人机在德国城市货运中的潜在应用。专家们指出,尽管德国正在积极探索这一新兴领域,但仍有多个监管问题亟待明确,包括安全协议和指定空域等。他们也提到,中国在无人机货运系统方面目前更为先进,德国未来有望借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经验。
在问答环节,专家与学生们就诸多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有机会分享观点、提出问题,并探讨可持续交通领域的更广泛背景。这些交流突显了国际合作在实现可持续交通脱碳方面的重要性。此外,会议还重申了赋能未来气候领导人,推动政策创新和转型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