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国水泥脱碳进程
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项目在安徽省和四川省举办水泥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研讨会,并组织对两家水泥厂的实地考察,旨在支持水泥行业的低碳发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和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协助组织了这两项活动。
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项目在安徽省和四川省举办水泥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研讨会,并组织对两家水泥厂的实地考察,旨在支持水泥行业的低碳发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和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协助组织了这两项活动。
2024年7月至8月,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以及安徽省和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的支持下,作为“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项目”的一部分,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应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LEAP)建模工具的培训,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和完善相关战略、政策和行动计划提供技术支持。
2024年7月21日至7月25日,来自中国深圳巴士集团的六位电动巴士和电动出租车运营方面专家赴印尼前往Urban-Act项目试点城市巴东和棉兰进行交流活动。此次交流活动由GIZ中国和GIZ印尼办公室共同组织,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的座谈以及实地考察,重点关注当地公交电动化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旨在优化公交系统,推广气候友好型公共交通解决方案。
2024年9月8日至15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 “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 项目在德国和荷兰举办了针对气候变化适应的考察活动。此次考察让与会者深入了解了欧洲的气候适应战略。通过与来自监管机构、智库和机构的专家进行深入讨论,考察团探讨了国家和城市层面的主要适应政策和实践。
甲烷作为一种强效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二氧化碳。近年来,在 COP26 的《全球甲烷承诺》等倡议及欧美各国战略的推动下,全球控制甲烷排放的努力不断加强。中国也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制定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旨在与国际社会共同推进全球甲烷减排工作。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代表德国联邦经济与气候保护部(BMWK)实施的“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 项目,通过在山东和广东等重点省份推动制定甲烷减排战略,为中国的甲烷控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臭氧层联盟(COPA)项目下,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FECO)合作开展制冷剂生命周期管理问题。
2024 年 8 月,GIZ和FECO实地考察了位于杭州上虞的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制冷剂的生命周期并分析其相关的管理实践。 此次考察主要侧重于制冷剂回收,这是其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