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Cooperation China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Initiative (IKI)

中国和非洲承诺加强合作并称气候变化是生存威胁

11月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一份题为《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的白皮书。平等的伙伴关系”白皮书概述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一系列合作领域,包括不断扩大的经济关系,不断增长的社会发展合作,人民和文化交流,以及扩大稳定的合作伙伴。

Source: Shutterstock

截至11月,中国还与14个非洲国家达成了15项协议,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中考虑了支持非洲应对这一问题的各种措施,包括执行减缓和适应方案,合作建立原型低碳工业园区,以及提供能力建设培训。

此后不久,11月30日,中国和非洲在第八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期间发表了气候变化合作宣言,认识到气候变化已成为对中国和非洲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中国和非洲都注意到应对气候变化和由此产生的移民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敦促世界在一个多边框架下共同努力。中国和非洲承诺共同维护中国和非洲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并将在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举办气候变化合作高级别论坛。该联合声明以及峰会后发布的其他三个重要文件,预计将对中国对非洲的态度和未来几年中国国际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一些深远的影响。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准机构性的合作机制。因此,它通过一种建构主义的方式为南南合作树立了榜样。自成立以来,中非合作论坛为中国和非洲提供了一个寻求互利成果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制度框架。2019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087亿美元,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总额达到491亿美元,分别比20年前增长20倍和100倍。中非双方共同制定并实施了10项合作计划(约翰内斯堡峰会通过)和8项重大倡议(北京峰会通过)。多个经贸合作区和工业园区在非洲各地建立并运行。中国已建成6000多公里的铁路和相同里程的公路,近20个港口和80多个大型发电厂,以及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场馆和约170所学校。非洲联盟(AU)会议中心、蒙巴萨-内罗毕铁路、马普托-卡姆贝大桥等非洲实现“世纪梦”的关键项目相继落成,成为中非合作的象征。

 在双边层面,中国根据国内的非洲政策和中非合作论坛的行动计划,与非洲国家实施了一些气候变化合作项目。例如,中国在2006年发表的非洲政策文件指出,中国将通过增加科技合作来促进与非洲的气候变化合作。中国在2015年发布的第二份非洲政策文件中规定,气候变化合作是中国援助的六个主要领域之一,中国将推动和巩固与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合作。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在一些非洲国家建设气候基础设施,如津巴布韦、肯尼亚、纳米比亚和喀麦隆,包括建设一个气象站、一个卫星数据处理系统和一个气象观测系统。中国还为一些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塞俄比亚,发射了气象卫星,以进行气候变化研究和天气预报。来自非洲的700多人在中国参加了气象技术培训课程,自2002年以来,已有200名非洲学生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奖学金来中国学习气象学。此外,中国与几内亚、苏丹、突尼斯、埃塞俄比亚、摩洛哥和南非等国共同实施了绿色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在国际上,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非洲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有相似的立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非环境合作中心的建立就是一个例子。该中心计划在非洲国家和中国的指导和引导下,成为广泛的环境政策对话、信息交流、能力建设和绿色发展合作的平台。

更多与项目相关的新闻

中国国务院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支持中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线上交易以来,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在2019年至2022年,全国碳市场经历了两个履约周期,只覆盖发电行业,更多行业将需要被纳入。期间,企业排放报告数据造假问题突出,涉及重点排放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而中国还没有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难以满足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等实际需要,急需制定专门行政法规,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保障和促进其健康发展。

更多信息 »

Contact Us

Email:
climatechangechina@giz.de
Address:
Sunflower Tower 1100 (11F)
37 Maizidia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100125 Beijing, PR China

LinkedIn: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