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Cooperation China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Initiative (IKI)

“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对话启动会”成功举办

2024年3月14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FS)、Climate & Company共同主办的“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对话”系列研讨会启动会在京成功召开。

 

在GIZ“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气候伙伴关系项目”的支持下,“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对话”系列研讨会致力于构建一个中德可持续金融的专家对话与交流平台,加强中国与德国乃至欧盟利益相关方就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政策框架、政策协调、政策倡议、市场发展与实践等议题开展对话,为推动可持续融资的规模化,实现与《巴黎协定》 目标相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项目亦期望通过该平台,为来自中国、德国以及欧盟的可持续金融尤其是气候金融领域的专家们创建一个长期的、有效的交流机制。

 

本次会议共邀请近二十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高校、全球倡议组织以及智库的专家们,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分享了中国、德国、欧盟与全球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最新业态与相关见解。

 

图片来源: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活动梗概:

可持续金融产品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助力气候适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可持续金融的实施,来自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和开发银行、全球倡议、学术界和智库的多领域代表们齐聚一堂,在2024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德可持续金融专家对话系列活动启动研讨会上就可持续金融议题进行了交流。本次活动涵盖三个主题环节:政策展望与市场发展概况、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分类、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该系列研讨会由IFS和Climate & Company主办,并得到GIZ气候伙伴关系项目的支持,旨在就欧盟、德国和中国市场上不同资产类别的可持续金融产品加强技术交流和学习。

 

可持续金融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博士回顾了过去十年中国绿色金融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中国于2014年成立了绿色金融工作组,并于201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从而逐步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市场。目前仍存在诸多亟需开展的工作事项,包括国家层面转型金融标准的界定,气候与环境相关风险分析工具的开发以及资产管理行业内的ESG产品创新。马骏博士强调了当前国际社会,特别是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对于可持续金融能力建设的需求,并重点介绍了由北京绿金院发起成立并于COP28正式启动的“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该联盟的主要目标是在2030年前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人次的培训。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金融市场研究处处长杨娉就中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动态提供了最新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到2023年底以人民币结算的绿色贷款余额已飙升至30万亿元(若以欧元结算即3.83万亿欧元),比上一财年大幅增长了36.5%。此外,这些绿色贷款中约有三分之二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碳减排效益,彰显了中国对环境管理的承诺。

 

图片来源: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来自欧洲的经验借鉴

随后,包括 Climate & Company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Ingmar Jürgens 在内的欧盟组织代表解释说,欧盟的可持续金融监管框架是目前全球最全面的框架,并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

 

研讨会强调了金融科技的重大发展,特别是在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为重点的公司中,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协助金融机构内部披露和报告的数据收集过程。

 

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融资、可持续影响投资和转型融资方面的新趋势也同样受到关注,这对金融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德国和欧盟在政策和监管方面的快速发展旨在协调国际的可持续金融实践,并简化其操作流程。

会议还讨论了中欧共同基础分类标准(CGT)的应用和推广问题。由中国担任主席的可持续金融工作组(SFWG)下设的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分类学小组在CGT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迄今为止,CGT 已标注了221支绿色债券,占中国绿色债券总量的22%,涵盖72项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大贡献的金融活动。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特别是由于不同的绿色标准和互操作性问题,海外机构对中国绿色债券的参与有限。IPSF分类学小组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将比较范围扩大到其他司法管辖区,升级方法,并举办知识分享活动,宣传有关CGT的信息。

 

图片来源: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整体发展现状与趋势

研讨会的后续讨论主要关于以下两点:一是应用全球统一标准的趋势在不断增长;二是确保这些标准之间的互通性。与会者重点讨论了20国集团关于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的辩论,他们强调,虽然一些国家正在逐步对较大型公司强制执行这些标准,但新兴市场的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公司,对遵守这些标准背后需付出的资源成本表示担忧。多种多样的信息披露标准导致企业信息过载,这突出表明统一信息披露标准的迫切性,以提高市场诚信度和投资者的信心。

 

图片来源: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40多位来自中国和德国的专家、从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参与了讨论,讨论的中心议题是使资金流与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适应性发展轨迹相一致的技术战略。此次启动会是计划于 2024 年举办的一系列研讨会的开端。随后的研讨会将深入探讨以债务和股权为基础的产品、保险和金融科技,以覆盖对可持续金融实践的全面探索。

 

更多与项目相关的活动

从校园到气候行动: 重构绿色未来交通模式

可持续交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柱。在各国努力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货运行业仍然是最具挑战性的脱碳领域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支持性的政策框架和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年轻的专业人士和未来的领导者都在这一努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带来新的视角,并促进关于可持续交通的国际对话。在此背景下,2025 年 4 月 3 日,德国专家在北京交通大学对话百余名中国学生,就可持续货运和气候保护议题展开讨论。

更多信息 »

2024 年秋季赴欧洲考察可持续和气候金融问题

2024 年 10 月 13 日至 20 日,中德气候变化合作项目(Climate Partnership)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协会(CIFA)合作,组织了可持续发展与气候融资欧洲考察活动。此次考察促进了中国、德国和欧盟之间就可持续金融框架和政策、统一国际标准以及调动符合《巴黎协定》绿色和低碳转型目标的资金流等问题进行对话。

更多信息 »

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中德二轨对话在COP29上的关键成果

2024年11月19日下午,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馆边会上,中德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二轨对话成果进行了介绍。该边会由国家气候变化战略与国际合作中心(NCSC)主办,德国联邦环境署(UB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峰与碳中和委员会、河北经贸大学和阿塞拜疆国立大学协办。

更多信息 »

Contact Us

Email:
climatechangechina@giz.de
Address:
Sunflower Tower 1100 (11F)
37 Maizidia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100125 Beijing, PR China
Newsletter:
IKI China (in “Project and programme newsletters” section)

LinkedIn: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