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Cooperation China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Initiative (IKI)

中德 “二轨“ 对话边会在COP27中国角成功举办

2022年11月10日上午(埃及时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和德国环境署(UBA)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 “中国角” 联合举办中德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二轨” 对话边会。

边会讨论环节(图片来源:国家气候战略中心)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詹妮弗·摩根(Jennifer Lee MORGAN)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德国环境署署长、中德“二轨”对话德方总召集人梅森纳(Dirk MESSNER)及欧洲气候基金会、德国生态学院、德国新气候研究所、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等相关智库与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参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图片来源:国家气候战略中心)

解振华特使在致辞中指出,过去十年以来,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已经走上了符合自己国情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仍有一些重大问题需要双方专家合作研究与探讨,一是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能源安全的关系,促进可再生能源更快更好发展。二是在创新驱动过程中,如何通过加速技术创新、机制创新、金融创新,进而推动能源转型并带动其他行业的低碳转型。三是在完善碳市场机制过程中,如何学习和借鉴德国及欧洲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解振华特使表示,习近平主席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上周(2022年11月4日)举行会谈,为两国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期待 “二轨” 对话能为中德及中欧气候变化领域务实合作提供有效支撑。

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詹妮弗·摩根(Jennifer Lee MORGAN)(图片来源:国家气候战略中心)

摩根特使表示很高兴参加本次中国角的边会活动,这是一个增进两国之间相互了解以及推动多边落实《巴黎协定》的平台,并高度赞扬 “二轨” 对话机制帮助两国更好地了解彼此,加速气候行动。摩根表示中方是德方气候行动的重要伙伴,两国去年都经历了严重的洪涝及干旱灾害,希望两国紧密合作找到减少气候灾难的解决方案。摩根认为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以及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极为重要,并表示德国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就需要向中国学习推进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的速度。

在主旨演讲和讨论环节,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 “二轨” 对话中方总召集人徐华清报告了 “二轨” 对话的进展以及双方专家就促进国家自主贡献和长期战略实施提出的联合建议。欧洲气候基金会执行总裁、 “巴黎协定之友” 联合召集人劳伦斯·图比亚娜(Laurence TUBIANA)以 “巴黎协定之友” 为例,介绍了专家论坛对全球气候合作的贡献。中国代表团随团专家、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毅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及德国生态学院Jan Peter SCHEMMEL、德国新气候研究所Frauke RÖSER以及德国环境署Susanne DRÖGE围绕国际合作如何促进有效实施等相关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中德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二轨对话简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和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与消费者保护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德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二轨对话于2020年12月正式成立。二轨对话的核心牵头单位是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和德国环境署(UBA)。二轨对话包含四个工作组:绿色复苏、激励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机制、科学实现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碳中和战略和情景),以及利用排放数据支持气候行动。 2021年至2022年期间,中德 “二轨” 对话已成功举办了多次工作组会议和高级别会议,力求为专家提供对话平台和交流渠道,增进双方专家和政策支持团队的相互了解,并支持部长层面的一轨对话。此外,二轨对话为双方提供相互学习相关政策和科学知识、交流最佳做法的机会,并就政策实施和目标设定提供建议。

更多与项目相关的活动

深化中德合作,共促甲烷减排—— “国家自主贡献实施项目“ 开展欧洲实地交流访问

为推动中德气候变化合作进程,深化中国甲烷减排能力建设,2025年3月23日至30日,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实施”项目组织的甲烷减排交流团顺利完成了对德国和法国的实地考察和交流。此次代表团成员来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科学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等单位,汇聚了众多技术专家及政府代表。

更多信息 »

GIZ举办研讨会以支持中国省级气候变化适应战略实施

GIZ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期间举办了三场研讨会,旨在促进中外适应专家之间的同行交流,并支持中国《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2035》的地方层面实施。这些研讨会是中德气候变化合作——《国家自主贡献实施》项目的一部分,旨在评估风险并增强广西、陕西和四川三个项目合作省份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韧性。与中国省份的交流从一系列研讨会、实地考察和双边交流开始,并且与前往德国和荷兰的学习考察紧密联系。全球气候科学和政策咨询机构Climate Analytics为该项目提供了国际适应专家支持。 

更多信息 »

北京气候与环境社区联合反思《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果

2024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COP16)》以及在《气候变化大会第29次缔约方会议(COP29)》上,讨论的一个关键主题是将气候与环境两个领域联系起来的重要性,以便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挑战。为了反思《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并促进北京气候与环境社区中的捐赠方与执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作为德国国际气候倡议(IKI)在中国的接口项目,项目于2024年12月11日组织了一次网络交流活动。

更多信息 »

Contact Us

Email:
climatechangechina@giz.de
Address:
Sunflower Tower 1100 (11F)
37 Maizidia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100125 Beijing, PR China
Newsletter:
IKI China (in “Project and programme newsletters” section)

LinkedIn: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