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Cooperation China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Initiative (IKI)

北京气候与环境社区联合反思《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果

2024年突显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治沙漠化之间的关键交汇点。在关于这些议题的几场重要国际会议上——巴库的《气候变化大会第29次缔约方会议(COP29)》(气候变化)、卡利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COP16)》(生物多样性)、利雅得的《防治沙漠化大会第16次缔约方会议(COP16)》,这些国际谈判强调了合作伙伴关系在应对全球挑战中的重要性。

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加深对挑战的理解,并促进就推动气候与环境行动的解决方案进行交流,特别是在能源转型、气候金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为了反思《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并促进北京气候与环境社区中捐赠方与执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德气候变化合作——国家自主贡献实施”项目,作为德国国际气候倡议(IKI)在中国的接口项目,于2024年12月11日在北京组织了一次网络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经济论坛、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世界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Agora能源转型、环境保护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自然保护协会、One Earth基金会、山水保护中心、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中国代表参加。

活动期间,德国驻华大使馆的代表强调了国家间的交流对推动进展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了中德合作对推进国际谈判的重要意义。

Dr. Zhang Jian © GIZ
Ms. Xu Jiayi © GIZ

尽管 COP29 和 COP16 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一些关键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健博士在发言中回顾了COP29在气候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指出气候融资方面的重大差距依然存在,全球盘点(GST)的程序和后勤安排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实施计划(TIP)和公正转型工作计划等关键举措未取得进展。张博士强调,由于政府更迭和单边措施增加了挑战,未来的COP谈判必须优先考虑包容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弥合现有分歧,

绿色创新中心项目总监徐女士介绍说,COP16生物多样性会议在卡利的成果喜忧参半。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建立了数字序列信息(DSI)的“卡利基金”和新的生态或生物重要区域(EBSAs)识别机制,但关于资源动员和金融机制的关键决策尚未敲定。徐女士警告说,“一个软弱的协议比没有协议更糟”,这反映了她对最终协议缺乏雄心的担忧。

IKI 网络研讨会参会者

2024年COP讨论的一个主要结论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相互关联的,必须共同应对。参会者强调,解决方案不能仅依赖环境或气候专家,整个社会必须共同参与行动。

研讨会在开放讨论中结束,内容包括对COP成果的反思、对参会组织工作的影响以及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的潜力。

该活动是中德气候变化合作——国家自主贡献实施(NDCI)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是由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气候行动部(BMWK)委托的双边合作项目,作为国际气候倡议(IKI)的一部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MEE)合作实施。该项目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与中国国家气候变化战略与国际合作中心(NCSC)共同实施。

更多与项目相关的活动

加快中国水泥脱碳进程

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项目在安徽省和四川省举办水泥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研讨会,并组织对两家水泥厂的实地考察,旨在支持水泥行业的低碳发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和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协助组织了这两项活动。

更多信息 »

中德气候变化合作项目气候适应能力交流团在德国和荷兰开展考察

2024年9月8日至15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 “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 项目在德国和荷兰举办了针对气候变化适应的考察活动。此次考察让与会者深入了解了欧洲的气候适应战略。通过与来自监管机构、智库和机构的专家进行深入讨论,考察团探讨了国家和城市层面的主要适应政策和实践。

更多信息 »

中德专家交流研讨会:推进中国各省的甲烷减排工作

甲烷作为一种强效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二氧化碳。近年来,在 COP26 的《全球甲烷承诺》等倡议及欧美各国战略的推动下,全球控制甲烷排放的努力不断加强。中国也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制定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旨在与国际社会共同推进全球甲烷减排工作。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代表德国联邦经济与气候保护部(BMWK)实施的“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 项目,通过在山东和广东等重点省份推动制定甲烷减排战略,为中国的甲烷控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更多信息 »

Contact Us

Email:
climatechangechina@giz.de
Address:
Sunflower Tower 1100 (11F)
37 Maizidia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100125 Beijing, PR China

LinkedIn: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