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Cooperation China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Initiative (IKI)

地方层面的适应气候变化合作开展对三个合作省份的实地考察

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NDCI)项目的重点之一是在中国地方层面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合作,例如支持各省在当地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在政治合作伙伴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BMWK)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MEE)协商选定合作省份之后,2024 年上半年进入了深入界定范围的阶段,在此期间,各省提出了他们将从国际合作中受益的重点领域。 界定范围阶段结束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德国气候分析研究所(Climate Analytics)于 7 月 17 日至 24 日访问了所有三个合作省份,并举办了一系列研讨会、实地考察和双边交流活动。此行的目的是启动合作,与各省的政治合作伙伴会面,就重点课题与当地研究合作伙伴进行专家交流,并就共同工作计划达成一致。
 

参会人员合影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在广西举行的启动会议 7月18日,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与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省会南宁市共同举办了启动会议。会议正式启动了地方层面的适应气候变化合作,来自三个合作省份的约 31 名代表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陈志华先生在开幕致辞中指出,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取得了成功,如COP28期间达成的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目标和具体指标。陈志华先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兴赢先生都指出了中国极端天气日益频繁,强调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张兴赢先生进一步强调了广西洪水和内涝对该广西造成的严重影响,并希望广西能够向与会各方学习,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开始专家交流之前,NDCI项目主任雷克鹏(Paul Recknagel)先生介绍了德国最近的政策发展情况,指出德国已经通过了一项气候变化适应法,该法要求每个联邦州都制定该州的战略,并关注城市和社区层面。

访问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启动会议的重点是为气候影响和风险评估提供方法支持,以及为制定地方一级的适应政策和行动计划提供咨询服务。与会者讨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地区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开发中的相关问题,这对于保护这些敏感的生态系统免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另一个关键议题是为四川成都和陕西铜川制定市级的适应行动计划,这旨在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旨在应对这些城市面临的独特气候变化挑战。此外,会议还深入讨论了青藏高原(四川省部分)面临的适应分析和规划问题,该地区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与会者还研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碳汇的最佳实践和政策,探讨了如何提高该地区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对三个合作省份进行实地考察 在对各合作省份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进行了深入交流,全面探讨了合作细节。讨论的重点包括联合研究的目标、内容、里程碑和时间表,确保各方对研究路线图有清晰的认识。另一个讨论重点是评估对国际经验和最佳做法的需求,以及协调德国气候分析研究所和当地实施机构各自的投入的期望。实地考察为了解与省级和市级气候适应工作相关的实际挑战和机遇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这些交流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访问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专家考察期间的务实交流加强了双方对近期法规和实践发展的了解,为深化中德适应气候变化合作铺平了道路。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和地方合作伙伴将继续紧密合作,推进《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在各省市的实施,为提高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与项目相关的活动

加快中国水泥脱碳进程

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项目在安徽省和四川省举办水泥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研讨会,并组织对两家水泥厂的实地考察,旨在支持水泥行业的低碳发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和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协助组织了这两项活动。

更多信息 »

中德气候变化合作项目气候适应能力交流团在德国和荷兰开展考察

2024年9月8日至15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 “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 项目在德国和荷兰举办了针对气候变化适应的考察活动。此次考察让与会者深入了解了欧洲的气候适应战略。通过与来自监管机构、智库和机构的专家进行深入讨论,考察团探讨了国家和城市层面的主要适应政策和实践。

更多信息 »

中德专家交流研讨会:推进中国各省的甲烷减排工作

甲烷作为一种强效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二氧化碳。近年来,在 COP26 的《全球甲烷承诺》等倡议及欧美各国战略的推动下,全球控制甲烷排放的努力不断加强。中国也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制定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旨在与国际社会共同推进全球甲烷减排工作。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代表德国联邦经济与气候保护部(BMWK)实施的“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 项目,通过在山东和广东等重点省份推动制定甲烷减排战略,为中国的甲烷控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更多信息 »

Contact Us

Email:
climatechangechina@giz.de
Address:
Sunflower Tower 1100 (11F)
37 Maizidia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100125 Beijing, PR China

LinkedIn: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