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在山东济南共同举办了以“省市层面减缓”为主题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高翔先生主持,气候司战略处刘杨处长、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葛为砚先生、省科学院国际合作处邵晓波副处长及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马爱民副主任出席并致辞。
气候司战略处刘杨处长在线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她表示在山东和内蒙古高碳排放省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德国的脱碳经验可以成为一个好的经验模式。这将有助于加强中德两国关于“双碳”政策的知识共享,进而促进双碳政策的优化和实施,又可以为其他城市或省份提供参考。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葛为砚指出,山东省不仅在低碳发展方面超额完成了中央的任务,且同时开展了气候投融资试点等工作。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建立为山东经济转型提供了方向和战略机遇。中德合作项目选择山东开展新旧动能转换经验交流工作,对山东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邵晓波女士建议中德合作可以深化合作项目,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同时,她期待着未来有长期合作,为这一领域做出更多贡献。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马爱民先生强调,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需要更多行动和努力。中国更新了国家自主实施贡献,提出更高的雄心目标,并丰富现有的措施和行动。地方政府应在各部门和行业的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高碳排放项目。由于相关经验的缺乏,对典型地区的研究以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法。
GIZ中国项目主任Kristian Wilkening先生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德气候变化合作NDC实施和减缓工作的背景和进展。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减缓工作的下一步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的胡敬韬博士介绍了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以及针对典型地区和行业的政策建议。报告展示了低碳发展道路总体概念的重点内容,如政策背景、形势分析、模式选择、政策建议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该报告中利用LEAP模型,分析了基线、中间和高级三种情景下不同发电方式的每千瓦成本,并提出了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政策建议。
新气候研究所的专家Anna Nilsson女士随后介绍了内蒙古的低碳供暖研究。本研究包括国家及地方政策背景和根据当地的供暖条件和现有项目得出的研究结果。她提出未来的研究需要详细的建模、高质量的数据和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协同效应研究。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闫桂焕研究员介绍了关于德国低碳转型经验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借鉴德国低碳转型先进经验的同时,通过分析山东省经济新旧能源转型的有效性和典型做法,总结出了山东省经济新能源转型的减碳效果和潜力。该研究对山东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产业发展和低碳转型等领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建议。
气候分析公司的Victor Maxwell博士介绍了欧盟的减排共担方法。他分享了该方法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了可供中国各省参考的减排共担模型,并在全面介绍欧盟的减排共担方法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本次汇报中,该研究为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如人均GDP作为减排共担的基础、ESR的灵活性、基准年以及实施阶段的政策协调。
汇报环节后,与会者围绕ESR、能源需求、模型以及中国合作伙伴的进一步支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马爱民先生致闭幕词后,研讨会结束。
来自山东省生态环境厅、GIZ、NCSC、山东省科学院生态所、内蒙古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和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的超过35位参与者线下参与研讨会,气候司、新气候研究所和气候分析研究所的参与者线上参加研讨会。该研讨会为中国的减缓工作合作伙伴提供了一次线下交流的机会,以介绍和交流过去两年的工作。通过汇报和问答环节,不仅中国合作伙伴能够强化其相关工作,德国合作伙伴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最新发展。这是新冠肺炎限制解除后NDCI项目与当地合作伙伴之间的首次面对面交流,与国际合作伙伴面对面交流在内的更多线下活动将逐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