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Cooperation China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Initiative (IKI)

助力陕西省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2022年8月1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CIFA)和西咸新区生态环境局举办了陕西省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 “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项目” 共同主办并提供资金,在陕西省西咸新区举行。现场活动见证了投融资专家为促进陕西省西咸新区试点工作献策。8月初,西咸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

Thorsten Giehler吉乐通过录像发表了开幕致辞 (图片来源:GIZ)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东亚首席代表Thorsten Giehler吉乐致开幕词,介绍了欧盟和德国的可持续金融政策。陕西省西咸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春明(主持工作)介绍了该地区正在实施的旗舰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谭显春表示,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相关的金融支持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王春明(主持工作)介绍了西咸新区正在实施的旗舰项目(图片来源:GIZ)

当前,绿色金融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包括相关基础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等。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开展,往往在绿色金融框架下进行,如建设气候投融资的政策体系、指南、标准、工具、产品等等。有鉴于此,在后续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气候投融资应当把减缓和适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孙轶颋提出,可以通过三种模式应对气候投融资新挑战,:一是管理运营方式的转型,如地方政府设立低碳产业引导基金,把原先的财政拨款转化为基金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气候变化领域。二是金融工具的创新组合。如亚洲开发银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传统贷款或转贷款的基础上叠加了技术援助、风险分担、投资基金等模式和机制。通过这样的组合,资金、技术、风险等多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三是通过多方合作和纵向扩展的方式,扩大气候投融资的朋友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九天表示,气候投融资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解决资金从何而来的问题,;二是相关科技与产业未能受到关注的问题。部分地方的金融机构可能不了解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致使产资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建设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有其必要性和现实需求。不过,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并非一份简单的项目清单,而应该是我们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绿色金融部部长白红春谈到,“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的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碳减排支持工具对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关于西咸新区发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白红春表示,对于那些具有显著气候效益的项目,可以充分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以及国开行和农发行最近成立的3000亿基础设施基金等来促进气候投融资项目的建设。

除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更多探索也在推进。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黄达飞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资金需求体量巨大,碳交易可以发挥市场效用,引导发现碳价格,是国家战略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工具。未来,以碳资产为基础的各类金融工具将有力支持国家自主减排目标的实现。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负责人李盛则介绍了REITs在气候投融资当中的作用。所谓REITs,是指由特定的项目或者是特定不动产资产提供未来现金流作为基础资产,是一种权益型的工具。去年6月,中国第一批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上市,一共有9支。富国基金作为其中一支绿色REITs,目前为止已经有14个产品上市,市值约达600亿人民币。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门主任刘岱宗汇报分享了“近零排放城市加速器”项目。该项目是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的指导下,由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共同发起。

在为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提供西咸新区试点工作政策建议的基础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与德国智库新气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e)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陕西省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未来的建设。

更多与项目相关的活动

联系我们

邮箱:
climatechangechina@giz.de
地址:
盛福大厦1100室
朝阳区麦子店街37号
中国北京100125

领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