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 –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GIZ) 与美国环保协会 (EDF) 共同在北京举办了“碳交易经济分析”的主题研讨会。旨在为主要机构与成员提供政策建议,以期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寻找到最优的碳市场设计。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模型和科学分析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工具在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设计和开发中的作用,相关专家和决策者一起讨论了即将于明年启动的全国碳市场中所会遇到的相关问题。与此同时,相对规模较小的会议也为各方提供了彼此深入探 的平台,并充分分享了关于碳市场决策的经验。
德国应用生态研究所的研究协调员孟菲(Felix Matthes)博士分享了他在欧盟ETS经济建模和应用领域中丰富的专业知识。孟菲博士强调,尽管经济模型可以在ETS的设计上提供很大的价值,但是他的经验表明,运用经济模型来预测碳价格并不是最可靠的方法。在阐述碳价格和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时,孟菲博士发表了他对于欧盟在面临这些关键挑战中极有意义的见解。他谈到了应当更好地理解不同政策之间互动的重要性,也同时强调了虽然碳定价是政策组合中重要的一环,但如需达到最好的结果,仍需要来自其他机制的的补充。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ERI)研究员姜克隽先生做了中国低碳和能源转型的详细综述和展望。他强调了从高碳高耗能社会到低碳低耗能社会的快速转型的必要性,且中国可能因此在2020至2022年间提前完成本应在2030年的CO2达峰目标。姜先生还介绍了ERI关于能源组合以及燃料来源分布的研究项目,并预计中国的能源体系即将会出现巨大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必将引起煤炭消费量下降。由此将带来两种能源消耗的供应变化问题,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飞速进展也将给电网负荷和分配带来新的挑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能源和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的朱磊先生介绍了其团队一个高度相关并富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中国碳交易试点地区中交易成本和企业覆盖范围对于成本有效性减排的影响。全国碳交易体系下的各省级配额分配和覆盖行业范围也被讨论,特别针对了覆盖行业的决策和碳交易背景下行业竞争力的问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变化司蒋兆理副司长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了他的看法。他把这次会议比喻为一个“信息的盛宴”,并强调了尽管已经有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学术成果间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更一步加强。就此开展研究领域上的国际合作也是必要的,并应该不断持续推进。蒋司长在闭幕时指出:“只有进一步收集准确的数据,市场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