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Cooperation China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Initiative (IKI)

排放交易体系 – 欧洲和亚洲两种视角的结合

24.05.2011 – 低碳领导力网络是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中国碳论坛共同举办的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致力于促进中国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本次活动“排放交易体系:欧洲和亚洲两种视角的结合”以嘉宾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为在欧洲和亚洲建立排放交易体系而进行合作的多种可能的方式和方法。来自外国大使馆和相关机构、中国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工业企业的7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该活动同时也是国际气候行动伙伴关系(International Climate Action Partnership, ICAP)所组织的暑期学校的一部分。国际气候行动伙伴关系是由许多公共部门机构在2007年建立的,其致力于组织各类公共研讨会和闭门会议,并探讨如何建设良好运作的排放交易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嘉宾:

Vicky Pollard 女士,布鲁塞尔欧盟气候行动署政策官员

梅德文 先生,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

Andi Samyanugraha 先生,印度尼西亚国家气候变化委员会碳交易机制部门高级官员(国际气候行动伙伴关系暑期学校)

主持 Sascha Müller-Kraenner 先生,柏林生态研究所创始人和合伙人(国际气候行动伙伴关系暑期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活动讨论的摘要合成。根据惯例,对个人评论采用不归因原则。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计划在2013年建立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试点并预计在2015年前建立国家排放交易体系。嘉宾的讨论提到了欧洲用了五年的时间来研究和发展并最终建立其排放交易体系。另一方面,美国则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讨论其排放交易体系。中国如果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按照计划建立其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已经有相关经验的其他国家的合作将是至关重要的。

在谈到欧盟和中国在排放交易体系建设方面合作的价值时,嘉宾们提出中欧间的对话并不是为了实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之间的链接,更多是关于政府的试点和政策发展以及如何在未来加强合作。除了排放交易体系以外,来自欧盟的嘉宾也提到欧盟很愿意分享其就多样性管理方面的经验。由于其成员国经济结构的多样化,欧盟已在该领域具备了相对充分的经验。虽然中国需要建立具有其中国特色的排放交易体系,比如说,在农业部门实施排放交易。但嘉宾们都认为欧盟可以在能力建设和增加了解等方面提供帮助。

在小组讨论中,印度尼西亚由于在土地和能源利用以及交通等行业存在巨大的排放,其潜在的碳市场被认为并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印度尼西亚国内尚未就发展碳市场展开讨论。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其碳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减排潜力。除了不确定性等问题以外,普遍认为在确定何种碳市场将最适合印度尼西亚以前,还有许多基本问题有待解决。

关于更多低碳领导力网络和其活动,请见 http://china-lcln.org/

更多与项目相关的活动

联系我们

邮箱:
climatechangechina@giz.de
地址:
盛福大厦1100室
朝阳区麦子店街37号
中国北京100125

领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