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层面的适应气候变化合作开展对三个合作省份的实地考察
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NDCI)项目的重点之一是在中国地方层面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合作,例如支持各省在当地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在政治合作伙伴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BMWK)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MEE)协商选定合作省份之后,2024 年上半年进入了深入界定范围的阶段,在此期间,各省提出了他们将从国际合作中受益的重点领域。
支持国家自主贡献实施(NDCI)项目的重点之一是在中国地方层面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合作,例如支持各省在当地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在政治合作伙伴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BMWK)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MEE)协商选定合作省份之后,2024 年上半年进入了深入界定范围的阶段,在此期间,各省提出了他们将从国际合作中受益的重点领域。
为支持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道路的发展目标,促进符合《巴黎协定》目标的气候适应性投融资,中国城市的地方企业和金融机构越来越需要提高对碳核算国际政策框架的理解,加强碳排放核算和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能力,尤其是与国际贸易有联系的地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支持中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线上交易以来,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在2019年至2022年,全国碳市场经历了两个履约周期,只覆盖发电行业,更多行业将需要被纳入。期间,企业排放报告数据造假问题突出,涉及重点排放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而中国还没有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难以满足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等实际需要,急需制定专门行政法规,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保障和促进其健康发展。
COP28结束后,作为德国联邦政府国际气候倡议(IKI)的一部分,GIZ 东亚分部实施的中德气候变化合作项目于2023年12月14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德气候与环境合作联络研讨会”。北京气候与环境从业者汇聚于该研讨会,促进彼此之间的联络和交流。
2023 年 11 月 7 日,生态环境部与包括外交部在内的其他十个部委共同发布了一份备受瞩目的旨在控制甲烷排放的行动计划。这份文件的发布对于世界上最大的甲烷排放国中国而言相当关键。
生态环境部(MEE)于 2023 年 10 月发布了年度气候行动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该报告题为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概述了中国近期在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和战略。
新气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e)专家Juliette de Grandpré于2023年10月到访北京,与中方气候研究有关机构就欧盟气候政策的最新进展开展交流讨论。
2023年10月10日至12日,中德气候变化项目研讨会暨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讨论会在重庆成功召开。
为了增强中德之间的气候立法交流,德国生态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Stephan Sina博士在NDC项目的支持下于2023年9月20日至21日访问北京。